倫敦大學研究員保羅·希林博士和他的同事們使用熱成像技術對鋰離子電池發熱過程進行了追蹤記錄。
實驗對象是兩塊普通的鋰離子電池,區別在于電池1的中心加入了圓柱支撐設計,而電池2沒有。
在試驗中,兩塊電池中內部的熱反應和電化反應均會產生氣孔,造成電池的螺旋層變形。當溫度達到250℃左右時,電池體積會迅速膨脹直至爆炸,研究員將此過程稱之為“熱失控”。
或許圓柱支撐設計有助于保持結構的穩定性,電池1 在內部銅質材料熔化 (銅的熔點為1085℃)后仍保持表面完整。但是,隨著熱量生成反應的持續,先是有熱氣冒出,隨后熔化物質從電池頂端噴出,爆炸隨即發生。
相比之下,另一塊電池2則隨著壓力和溫度迅速升高,鋰電池整個頂部都被掀掉,沒有任何前奏地演繹了“熱失控”。
鋰電池通常被安裝在設備內部并與其他電子元件相連,“熱失控”不僅會使電池核心崩潰,還增加了設備內部短路和破壞附近物體的風險。
研究員表示,進行此番測試的意義在于,為他們在鋰離子電池衰退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經驗,并希望對未來電池的安全設計方面提供幫助。
雖然沒有人無故把電池加熱至250℃,但是避免鋰電池過度充電,規范使用電子設備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資料: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428/ncomms7924/full/ncomms7924.html